民企參與鄉村振興從哪里著手?——專訪全國工商聯五金機電商會會長、億聯控股集團董事長嚴立淼
發布日期:2021-03-30 信息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打印】 分享到:
鄉村振興是一項宏大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工作,需要堅實努力。在中央一系列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文件出臺之際,民營經濟該從哪里著手、如何發揮作用,更好地為鄉村振興盡一點真心、辦一點實事、做一點貢獻呢?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近日就此話題專訪了全國工商聯五金機電商會會長、億聯控股集團董事長嚴立淼,他表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可以從多個方面發力,參與這個偉大的歷史性進程。
“助力構建有‘奔頭’的鄉村?!彼f,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大量的實踐已經證明,只有讓農民有賺頭,農業才有前途,農村才有活力。民營企業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一定要為鄉村的產業興旺作貢獻。一方面盡量多把自己的產業和項目引到鄉村,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資源、人脈和智慧,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幫助鄉村,給產業找增效出路,給產品找市場銷路,給農民找致富門路。
嚴立淼認為,民企要“助力構建有‘顏值’的鄉村”。鄉村的山水風光、歷史印記、農耕文化和康養資源,都是價值無窮的“聚寶盆”。民營企業家有必要在鎮村形態塑造和生態改觀中建言獻策、躬身入局,避免出現千篇一律、無法逆轉的“毀容式”建設,保護好傳統村落,修復好生態環境,“一村一韻、一村一景”,因地制宜地把鄉村建設成為家園、花園、果園、樂園,有意識地留有空間保留傳統農耕文化,建成一座座形態各異的高顏值鄉村,讓更多的人能夠融入農村記憶之中。
“助力構建有‘鄉愁’的鄉村?!彼劦?,鄉愁植根于廣闊無垠的田野間、綿延于依山傍水的村莊里、濃縮于祖輩相傳的老屋中。在振興后的鄉村能不能找到“鄉愁”,就看能不能保護好原有鄉村的回憶、印跡和味道。要留住鄉愁就必須留住鄉土文化的根,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傳承鄉土美德、推介鄉間美味、守護鄉言村語、留戀鄉村美好。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民營企業家可以助力發揮鄉村特有的優勢,讓美景成為一種追求,讓美德成為一種傳承,讓美味成為一種生活,讓美好成為一種感覺。
嚴立淼說,民企要“助力構建有‘和美’的鄉村?!蓖ㄟ^發揮親緣、人緣、地緣關系,民營企業家可以作為新鄉賢,在自己的家鄉積極引導鄉村完善村規民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公共事務決策、矛盾糾紛調解、鄉風民俗教化、鄉村治理等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助力打造一個個祥和安寧的和美鄉村。鄉賢開展參事議事,可以豐富基層治理的新內涵;鄉賢化解矛盾糾紛,可以唱響和諧社會的好聲音;鄉賢參與扶危濟貧,可以展現眾志成城的正能量;鄉賢引領陋習革新,可以當好鄉風文明的帶頭人。
“助力構建有‘游民’的鄉村?!彼v,隨著科技高速發展,在互通互聯行業上就業或創業的“數字游民”群體異軍突起。他們擺脫傳統辦公地點的約束,邊玩兒邊工作,旅行賺錢兩不誤。非常適宜“看山望水憶鄉愁、洗肺養眼伸懶腰”的美麗鄉村,正是“數字游民”群體孜孜以求的夢想之地。民營企業家可以助力鄉村在后疫情時代利用好有風景的優勢,吸引“數字游民”,乘勢發展新經濟。
他強調,民企要“助力構建有‘活力’的鄉村?!鞭r村要有活力,各種資源要素必須激活起來,農民的積極性必須激發出來。農村有大量好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資源、空閑民房是資源、民俗文化是資源。民營企業家可以通過自己的獨特眼光、獨特手法、獨特模式、獨特運作,讓這些很多還處于閑置狀態的資源活起來,加快村民變股民、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步伐,持續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以“數字+要素”“數字+產業”“數字+生態”“數字+治理”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讓鄉村煥發無窮活力,也是我們民營企業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努力方向。
鄉村振興,承載夢想。他表示,在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為鄉村、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光榮。時代也在召喚著民營企業家繼續拿出更多的實際行動,全面、全心、全力參與鄉村振興,一如既往地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發揚大愛情懷、秉承互助義舉,助黨委政府一臂之力,獻社會一片丹心。